新时代大学生边疆支教播撒青春、德育双修 ——基于三下乡贵州黔东南支教哲学思考

发布者:俞乃俊发布时间:2020-02-11浏览次数:435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葛跃辉    200234


作者简介:葛跃辉(1993-),男,汉族,安徽涡阳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儒家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政治。在《东南大学学报》、《成都理工学院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各类论文十余篇。



  十几年前,《感动中国》曾播出过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籍大学生徐本禹去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感人的事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教师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十余年!错过了许多人生难得的机遇,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山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支教这个词!多少的大学生志愿者走到祖国边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为了带给那里一丝外界阳光,一丝温暖,一丝改变,满怀激情,奉献青春。今天我也是支教教师中的一员。为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的号召,本次去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支教过程中,80多个苗族、侗族和瑶族的孩子,陪我们度过了这段难忘的支教时光。从讲课到准备教案,从批改作业到家访,在沉思中前行,在奉献中成长,在祖国的边疆播撒青春,这段时间也是我人生最珍贵,最不能忘却的!

   726日出发,728日晚上到达凯里,第二天上午,坐汽车到达从江县,下午到达西山镇,从大老远就看到校长骑着摩托来了。校长非常年轻,很阳光。约二十八九岁。微瘦,很帅。初次见到校长,和校长感觉特别投机。租车连人把行李运到山里捞里小学,捞里村村长、村支书,校长,老师们,还有附近村民大家聚在一起,饭是村民自发给做的,几个忙碌的大汉忙活了一下午,我注意到村长特地还杀了一只山鸡做菜。昨天晚上,村长也用广播,广播了周围五个村寨,号召学生回学校上课,当前之前也有所组织,今天早上校长又广播了一遍。本次我教的课是语文、世界地理和法治课、梦想课。

   上课中,我发现山里学生特别害羞,不敢说话。其实为什么每次我都让他们大点声,主要是后面给他们一个确定对的信号!增强孩子内心的自信心。山里孩子内心非常自卑。我会告诉他们生活很快乐爱家乡,爱父母,爱这片广阔的土地!一个人如果连家乡都不爱,又何谈让他们去爱祖国呢?每节课结束,我时常教他们喊出我是最棒的,以增加自信心和对他们的肯定。中午放学,在捞里村的回去吃饭。大部分学生早上带好干粮,我家访过几家,有一家十一口人,挤在两间房子里。家里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只有5分地。普通话说不好这是后来在小班中教学中发现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后来小班的课主要偏向于说普通话,写汉字,再掺杂其他知识。后来发现小班一二三年级汉字不会写,有的名字都很费劲不是老师不负责任,而是学生确实很难学下去,很多学生心里想的是家里的水稻或者下午要尽早回去放羊,因为山路崎岖,家访中我们也知道来回一趟学校要花很长时间,上学路途极为不便,一切只能慢慢改变。

   下午小班语文课上的是传统节日课。涉及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当地村与村隔着大山,方言也不同,村与村之间都听不懂。课上我尽量让所有学生锻炼说普通话。在731日每晚反思会中,我在日志中记录到这里孩子的情况,基础超出想象的薄弱,自卑心非常重,打开心结将是最重要的任务。老师曾经说过附近五个村寨,连一个高中生都没有!当地观念:上学认几个字,会写名字了,然后出去打工!从当地10岁开始上学,到15岁,小学刚毕业。大部分初中都没机会上,也许随着国家扶贫攻坚才能改变。畸形成长,被迫于生活,出去打工,赚钱,回山里继续过着盖房子结婚生子的生活,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上需要改变。外界的科技发展只是作为建设自己家的方式,而从未想过融入外界,一方面固然是传统生活方式,另外一方面则是心灵的归宿。当然在小班中涌现出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大班的基础相对比较好!还有我第一天认识的一个调皮孩子,也是最放心不下的,非常开朗活泼聪明,但很有用心。最后走的时候,给我一张叠好的纸,我后来到家才拆开看,歪歪扭扭的字,句句真情,当时很感动。82日下午,给小班上了拼音课,教了音调、常用汉字和他们的名字。之后在大班中上课涵盖四大名著,节日,对联,弟子规、三字经,文学常识,古诗,成语故事,作文。之前写的教案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每天晚上备课到11点。最后一次给大班出试卷在办公室忙到夜里2点!早上七点钟起床。虽然那几天日子非常苦,但每天早上看到来到学校的孩子,感觉一切都值!

   书卷卷灯影,笔筑筑人生!在支教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无愧这次去教孩子!每节课都尽心尽力,泼洒汗水!这半月来,教学中,为了这些孩子,我尽心、尽力了!支教离开的前夜,村支书、校长和所有老师给所有队员敬上了一杯当地酿的酒,所有队员都哭了!那天晚上,天空中布满星星。早上所有学生都来了,天空下起了小雨,学校大门外站满了村民。当汽车轮胎被缠上铁链时,大家都知道马上就要离开了!我用尽所有的力量,每个学生举起的手,教他们再次喊“我要上大学,我爱家乡,我爱爸爸妈妈”车子在山谷间缓缓行走,泪水在眼角缓缓流下!回望过去,那个山头。贵州黔东南,我曾来过。有一种不舍叫真情,有一种期盼叫成长,有一种等待叫守候!